衛生署桃園醫院骨科楊南屏醫師

 

門診中,常見許多有肩部疼痛的病人前來求診,並詢問是否得了”五十肩”?其實,五十肩並非是五十歲民眾的專利,在醫學上,五十肩又名冰凍肩(Frozen shoulder),有時又與肩關節之黏連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無法精確地區分,主要是在肩盂肱骨關節(Glenohumeral Joint)產生僵硬(Stiffness)及劇烈疼痛現象,甚至夜眠時也會如此(night pain) 。雖然許多肩部疾患都會造成肩關節的活動受限,但是五十肩的病人,連被動式的活動(Passive range of motion )亦有明顯限制,尤其是外旋轉(可達50%),這是其特徵。測量時,通常此時的肩關節的主動和被動外展小於一百度,或者外旋角度與對側相比小於百分之五十。

五十肩原因不明,可能會有一些促發因素,如輕微傷害,導致續發性的軟組織緊縮(contraction),另一解釋為肩部旋轉肌帶組織產生自體免疫反應。有時其它部位的病變也會導致類似冰凍肩的症狀,總稱為冰凍肩症候群(Frozen shoulder syndrome) ,這些相關疾病包括頸椎退化,頸椎神經根炎,肩峰下撞擊症候群,旋轉機病變,肩鎖關節炎,創傷後黏液囊炎(Bursitis),肩關節滑膜炎(Synovitis)等。也有人報告與糖尿病有某種程度的相關。臨床診斷上,必須與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或心胸手術後的疼痛(例如乳房切除術)加以區分。就流行病學而言,五十肩常見於40-60歲,女性較常見,10﹪-40﹪會有雙側症狀。

臨床症狀可約略分為三時期:

(1.)疼痛期(painful phase): 第一期持續約六個月,這時病人感到肩部各方向的動作均會引起疼痛,疼痛點通常難以準確定位,而且常會有放射性疼痛(radiated pain)至上臂或手肘。
(2.)僵硬期(Phase of progressive stiffness): 本時期可能維持六至十二個月,此時關節不見得會有疼痛現象,但非常僵硬不靈活,動作明顯受到限制,本病亦因此得名”冰凍肩”。此後疼痛與僵硬可能又同時存在。
(3.)恢復期(thawing phase): 此後六個月,動作會緩慢恢復,但很難完全復原。整個五十肩的自然病史可延續18至24個月,有人認為即使不加以治療,長時間之後,五十肩的症狀也會有所改善。但是其症狀基本上是一種惡性循環,越痛越不動,越不動越痛。所以治療介入是必要的。
五十肩的診斷,主要由一般的病史及理學檢查,一般X光片並非必要,但也可藉由肩部X光片來排除是否有鈣化性肌腱炎或骨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一些特殊檢查,例如肩關節攝影(Arthrography)及關節注射止痛劑檢查,主要是鑑別旋轉肌袖裂傷及肩峰下撞擊症候群。近年來,肩關節手術日益普遍,就五十肩而言,雖然利用關節鏡方式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但是在診斷上的地位仍不明。

治療上的原則,是在減輕肩膀疼痛的前提下,利用運動或復健治療來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度。在疼痛期,一些劇痛病人可能需要止痛劑,非類固醇消炎劑,局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或短期口服類固醇製劑,此時以止痛為優先,復健的效果不顯著。進入僵硬期後,配合藥物及物理治療(如超音波電療,冷熱療,被動式的牽拉運動等),以改善關節的活動範圍,但是效果亦不可預期。如果症狀在保守性治療三個月仍然沒有改善,則可以考慮在麻醉狀態下,徒手作肩關授動術(manipulation),術後仍需配合復健療程。至於開放式的手術(open release),如關節鏡鬆解術,臨床報告上有不錯的效果。

總之,五十肩不是一種年齡的產物,而是一種綜合性的疾病,若有疑似的症狀,還是必須尋求合格的骨科醫師加以診斷並治療。

衛生署桃園醫院骨科楊南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