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光教授(台灣大學 名譽教授∕臺灣脊椎醫學研究基金會 董事長)

 

2010(去)年的十一月份是一個非常忙碌月份,也是非常有收穫的日子。月初,我們舉辦了一場第16屆亞太骨科國際醫學會議,這埸會議籌備兩年。外國來參加的人員將近壹仟人,加上本國醫師約達參仟人之譜,把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擠得水泄不通。於1979年同樣在台灣舉辦過第6屆西太平洋骨科醫學會議(亞太骨科醫學會的前身)。當年是由鄧述薇教授擔任理事長,陳漢廷教授擔任大會會長。以國際觀點而言,有必要成立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來協助,在前輩們的努力下骨科醫學會也就順理成章的於當年成立。當年我是該國際會議的大會財務長,經歷三十年,此次經由各國代表的支持,讓我順利用成為理事長。三十年才又回輪一次,再度由我國主辦,非常難得,為了慎重以及求好心切,我敦請長庚醫院陳文哲教授為第一副會長並擔任此次大會會長。大家通力合作把改名為亞太骨科醫學會(Asia Pacific Orthopedic Association, APOA)的本次學術活動,辦得有聲有色,也令國際友人刮目相看,將台灣的骨科及社會進步的軟實力充分展現出來,當然這也是我們舉辦會議的目的。

緊接會議之後,應亞太脊椎醫學會(APOA Spine section)邀請,前往錫蘭(Sri Lanka)的首都可倫坡(Colombo)演講並做手術示範。脊椎醫學會每年都在亞太區的各國城市輪流舉辦。此次鍚蘭骨科醫學會,有鑑於有必要提升該國脊柱手術水準,特請本會代邀各國專家前往支援及指教。因此訂三天的課程,自於十一月廿五至廿七日,假可倫坡國立大學醫院之Neuro Trauma center舉辦。此次前來授課有十位醫生,其中的六位專家做手術示範。分別來自台灣的本人、韓國鄭再潤、新加坡大學王其杰、馬來西亞的西瓦、Kwan、澳洲Ian Torode、印度有賈亞等三位及孟加拉的阿巴斯教授。參加的學員則大部份是該國醫師,其他有印度及馬來西亞的醫生。每天上午先由專家們做專題演講三至四題,內容包括常見之脊柱毛病介紹和各種手術方法,如頸椎前路及後路手術方式、脊柱側彎、駝背畸形矯正原則及方式、頸稚及胸腰椎骨折治療之策略、骨鬆治療、椎腔狹窄治療策略及各種脊柱植入物裝置及使用方法。然後分將指導醫師,分到三到開刀房作手術示範,其過程透過電視傳送。這棟醫院的建築才建好一年,手術房內的設備都還很新穎,大型器械大部份來自德國。本人在廿六日及廿七日上午各演講一次。演講的題目是

( 一)脊柱駝背畸形的矯正手術策略,(Kyphosis correction — the surgical strategies),及(二). 胸腰椎骨折之治療策略(Strategie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我做示範手術的病人則是一位背痛多年的老婦人,她患了腰椎腔狹窄症。她帶有所謂神經性跛行的情況、走路無法超過二十分鐘,也無法久坐。這類病人通常在五十歲以上。由於高齡引起了脊柱的退化性變化,造成椎間盤突出,脊柱後面關節肥厚(facet hypertrophy)及黃韌帶的肥厚,因而使得脊椎腔狹窄。狹窄的神經腔道擠壓到腔內的神經叢及神經根。因此引起背痛及下肢的酸麻,甚至行動困難無法走遠,才要求醫師做手術。有些症狀厲害的病人,甚至走不到幾分鐘就感到兩腳疼痛以及麻痺,無法再前進。這些老太太們根本連上市場買菜都走不到。走路的姿勢也無法維持正常的挺立,而是愈走身孑愈往前傾斜的姿勢。到了這情況只有用手術方式方能解決這位女病人就是有上述的症狀以及困擾,而且吃藥及物理治療均無效而轉求開刀。因為脊椎腔非常狹窄,手術方式如下:首先由背部皮膚切開,進入脊椎骨的部位,將狹窄部位的椎弓切除以達到減壓的目的,此時使椎膜暴時鬆開,且把神經根找到並加以鬆解。由於神經壓迫厲害,骨板切除減壓後,仍然須要固定。所以將椎弓根釘鎖入椎体內,做為脊柱的固定用。當然還要加些骨片以達到骨融合之目的。有時椎間盤切除後留下的空間太大,需要置入椎籠(cage),以強化固定並恢復椎盤之高度。這位病人術後情況良好。該手術室內有視訊設備供年輕醫師觀看手術過程,並透過麥克風讓年輕醫師們可以在手術中詢問及討論。這個設備其實在台灣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據我所知很多教學醫院都沒有安裝,真是令人汗顏。每一年,都有幾批的外國醫生慕名來拜訪我,但手術室中都沒有這種視訊設施,真不知道院長是內科系出身,比較不重視術中視訊的重要或是這些醫院都給目前的健保制度給卡死,只重視營利而不顧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年青的醫師是末來醫療的棟樑,永續的醫學教育非常重要。

台灣已經進入老年社會,患有這種病況的病友非常多。但因為每位病友的狀況輕重不一,因此手術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採用方式也因人而異。將來我會再對腰椎及頸椎狹窄的病症做更詳盡的敘述。

可能台灣的同胞們對錫蘭和它的首都可倫坡(Colombo)都沒有很深的印象。但若談到獅子國,大家應該就會想到這個位在印度次大陸偏東南的大島了。它比咱台灣大上一倍半還多些。

早在十四世紀初,明成祖派鄭和率領強大明朝海軍七次下西洋,他們就有多次巡訪獅子國的記錄。他其實也捲入該國的政爭。因為保皇行動有功勞,平定亂事得到國王的感激,兩國交流也正式開始。到了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佔領該國,到如今很多鍚籣人仍沿用葡文的姓名。此次安排手術的教授M Vasantha Perera的Perera也是沿用葡文名字。之後它陸續又被荷蘭人和英國人相繼佔領統治,到了1948年才獨立,而在1976年由君主改制為社會主義共和國。由於印度洋的戰略地位,目前各大國都在爭取影響力。大陸也參一腳,為他們建立體育館等等以爭取好感。可倫波市區與港口的重要建築旅店,仍呈現十九世紀的英國風味。

傍晚由台灣搭星航取道新加坡,到達當地國際機場已是半夜。兩地旳時差為三個半鐘頭。但見新式機場燈火通明,人潮洶湧,原來這兒是渡假旅遊勝地,很多來自歐洲、美澳的觀光客絡繹不絕。出了機場,因未見到接機的人員,乃在機場旅遊人員建議下找個旅館,自行入住。第二天才知道它是有名的老旅館(Galle Face hotel,它建於1864年,位於海濱的大建築,室內以木造為主,頗有殖民風的渡假區。是錫蘭Colombo當年最摩登的標,王公貴族全都投宿於此,連丹麥王子家人,俄國海軍元帥也曾在此停留,更不用說英國的王室們,它確實是引領風騷一百多年。第二天搬進新式的希爾頓飯店,然後和其他國外專家齊集一堂,一起到國立醫院做演講及手術示範。據報導到達的前幾天,可倫坡一帶下起豪大雨,部份市區淹水造成災害,所幸我們停留期間只下小雨,臨走前的下午,天氣晴朗,清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外科醫學會會長親自開車載我們三位醫師 即Chung,Torode及我去市內觀光(city tour)一番。短短的三個半鐘,在市區到處走馬看花,大致上重要的地標,建築和公園都走馬看花式的欣賞過。可倫坡市區位於河流、湖泊與海洋交會之處,城區與郊外闊葉樹木很多,高大的樹木中有很多是菩提樹,而且處處繁花盛開,一幅熱帶氣候景象。人口佔七成以上,到處都看得到雕刻著坐姿的佛像,且都單一矗立於通衖大街旁,佛祖雕刻的形像與台灣的很相似,應該都屬大乘佛教。遙想一千三百年前,玄奘也曾不辭千里來此取經,他所看到的佛教人物與崇拜方式,應該也大同小異吧。佛教徒佔七成,其它三成人口屬印度教、回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徒。彼此間十分融洽。我們逗留期間,還看到印度教徒的節慶遊行。一些像苦行僧般的人,被吊在樹杆上,身上釘著鐵針。這兒的人和印度人不同,皮膚較白、語言和文字完全不同,他們的文字很像蛋殼的外形,呈現著橢圓形的樣子。雖然和印度僅一水之隔,兩者的差別感覺到可是非常大。錫蘭人說英語清晰明朗,容易听得懂。印度人相對說話聲音較為混濁不清,聽起來難以理解。這兒工業並不發達,沿途看來應該是以農業為主,其中稻米生產和山地上的紅茶是大宗農產晶。有名的錫蘭茶它的價格很便宜,沖泡出的茶水清澈中帶有暗紅,喝起來味甘醇美,但也有很多種加料,用以增加口味的茶品,喝起來非常可口。近年來泰米爾之虎的叛亂爭戰己經平息下來,原本的叛軍已組成政黨,一起參與國事討論,不再要求北部的獨立,社會氣氛傾向安定。在報上我曾看到總統和泰米爾黨代表團員一起開會的報導和照片。大家能坐在一起談談事情,肯定比互相攻擊或是隔空喊話可愛多了。難怪這些年來,社會平靜穩定,他們的觀光事業更加蓬勃發展。有一晚我們到海鮮店吃晚餐,店裡陳列著一堆各式各樣的海鮮,這些魚鮮種類都可以在台灣的魚市場及海鮮店面看得到。當然料理方式不一樣,香料加很多,味道倒也十分可口鮮美。

國人到鍚蘭經商及旅遊的人士尚不多見,我用落地簽證方式進入,官員算是相當親切熱誠,臉上帶著微笑,給人的第一印象相當好。整個城市環境清潔,街道上沒有人畜共行共處,空氣清新沒肖聞到尿騷味,百貨公司的架上,堆得滿滿的當地一商品,人們客氣,所以我們在街上走動,比較沒有壓力,也無不安全感。

旅遊觀光是該國收入的大宗,全島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供參觀和利用。優美白色的沙灘,以及強勁的海浪,可供衝浪愛好者享用。一些古蹟及寺廟,或是山林中的大象、老虎,熊、鹿及各色熱帶鳥類都值得親自目睹。另外國民赴中東工作的收入,也是國家重要財源。

Figure 1: 教學演講中 (during instructional lecture)

Figure 2: 訪問醫學會(City tour in front of the Sri Lanka Surgical Association Office, 此房屋由Dr. Noel Bartholomeusz夫婦捐贈)”

Figure 3: 會後舞蹈表演 (Local folk dance after dinner party)

Figure 4: 午夜的機場內也是人聲鼎沸(Inside the Airport Hall in the midnight)

:附上該國統計數字:
一、位印度東南赤道北方650公里
二、面績65525平方公里(略少於台灣的兩倍)
三、人口二千一百多萬
四、人種:Sinhalese 74%, Muslim 7.2%, Tamil 8.5%
五、生產以稻米、蔗糖、香料及茶葉為大宗。寶石及紡織品甚多。

(Finalized on Feb 25, 2011)

陳博光教授(台灣大學 名譽教授∕臺灣脊椎醫學研究基金會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