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昏到星月— 壯年之光
西址開刀房 305的下午班,是我當初階住院醫師時的脊椎手術訓練時段。 通常下午二、三點叫了病人,需要麻醉準備到四點左右才能開始劃刀,因此晚餐就沒了,心情上只能下刀後改吃宵夜。然後一手肌鉤、一手suction,望著陳教授用心專注的夾骨刺、挖椎間板、清神經根,看著硬神經膜漸漸鼓起,感覺很有成就;接著綁鐵條和鐵線以固定脊椎骨,好像建築師傅,但更熟練更準確,後來使用早期的 CD 固定,敲打裝置結合如鬼斧神工,更覺得神奇有趣。就這樣,時間過得很快,下刀時踩著星月,脊椎手術訓練也逐漸植入年輕的心中。然而成長是需要灌溉和時間的,有苦也有汗水,而當時年輕的心竟未能感知陳教授也同樣餓著肚子,承受壓力、服務病人和指導學生。這苦與樂的學習和傳承,始終是骨科醫師成長的心路和永恆的價值。

從新開刀房到新世界— 國際之光
我在當第四年住院醫師時,骨科搬到東址新院區,在新的開刀房當第一助手協助陳教授手術,進一步學習,直接感受陳教授壯碩孔武的上臂,穩定有力的控制靈巧的雙手,在脊椎減壓、固定的過程,展現大師的神技和創意,令人讚嘆。
隔年,陳教授主辦國際脊椎手術示範觀摩大展,最令人印象深刻。期間一舉動用三間開刀房,由各國國際級脊椎大師全天示範各種脊病手術,學員站在板凳上,圍繞手術台,聚精會神的觀賞大師技法,驗證當今脊椎手術進展,對於鍾愛手術技術的我而言,宛如身歷八大門派競技,乃千載難逢之骨科盛事,心中澎湃,至今不已。從此PQ大名馳躍國際舞台。
接著多年來,許多東南亞的脊椎骨科醫師,絡繹不絕的慕名來到台大醫院,向陳教授學習脊椎醫學和手術,PQ老師均給予悉心指導與照顧,使外國研究員倍感溫馨,對PQ先生的手術刀、紅酒和台灣之行,記憶深刻而永難忘懷。

偉大的志業— 永恆之光
「積極站上國際舞台,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是陳教授經常鼓勵我們的話,他常常不辭千里,受邀出國參加國際骨科和脊椎會議,發表論文及專題演講,並在知名的教科書上貢獻專章,享譽國際。更主編發行國際期刊,時常主辦國際會議,使國內醫師與世界接軌。
陳教授常獲邀參加國際運動醫學會議,他總會將會議內容轉交給我,希望我多參加、多留意國外的進展。我因此常獲新知,而得以進步。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正足以顯示陳教授各方面的才華,博古通今,不論人文、藝術、音樂或社會行政歷練,都令人深深感受其偉大的思維和超凡入聖的境界,與陳教授一起暢談,如品美酒,如聽仙樂,繽紛的滋味,烙印心中。

先生的薰陶和指導,培育我二十年的骨科學習之路。大師風雅,更是我未來努力的典範。於此PQ老師榮退之際,表達我心中二十年來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