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楨醫師

 

據研究顯示,國內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有相當程度的先天性聽障,需要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及聽能復健。這些先天性聽障患者如果沒有及早發現,及早復健,將會引起孩童在語言、學習、社交及個性方面之發展障礙,影響社會甚鉅。目前認為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是3~4歲,並且愈早矯治,學習語言的效果愈好。因此及早發現先天性聽障,予以處置,才能減少其負面影響至最低。

在過去,先進國家如美國,先天性聽障被診斷時的平均年齡已是3歲多,台灣則更晚。這些發現的時機都太遲,以致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的「聾啞人士」。自1993年起,美國國家衛生院建議所有的新生兒需在3個月內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且最好是在離院以前完成。篩檢工具建議是耳聲傳射檢查。未通過者則接受聽性腦幹反應之確定檢查。到目前為止,美國大部分的州已立法強制新生兒接受聽力篩檢。所以目前先天性聽障被發現的時間已大大提前。

國內大約4~5年前也開始新生兒聽力篩檢,使用的工具也是「耳聲傳射」。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檢查,只要將一個檢查探頭,塞入耳中,大約十分鐘內可完成二邊的檢查。由於健保並未將此篩檢列入給付,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醫院都有此種設備,因此國內目前是在醫學中心或地區醫院中進行自費篩檢,費用大約500至600元。有的醫院是小兒科,有些醫院是耳鼻喉科在做。雖然做法不如國外普及,但也能達到篩檢大部份新生兒的目的。

在此筆者鼓勵所有新生兒的父母,均應讓嬰兒接受篩檢。如果屬於聽力障礙的高危險群(如有聽障家族史、黃疸、早產兒等),則更應該接受篩檢。當然篩檢未通過者,只是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未必表示有問題。即使發現是先天性聽障,目前助聽器及人工耳蝸科技都很發達。聽能復健及特殊教育的資源也很多。愈早開始矯治,語言的發展愈好,將來在社會上的障礙也就愈小。

劉殿楨醫師